美国犹他青少年参观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杨晓冬/摄
初夏的青海湖畔,洁白雪山映照碧空,草原花海铺陈如画。6月10日至14日,23名来自美国犹他州青少年研学交流团的团员,踏上这片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高原,开启一场为期5天的生态之旅、文化之旅、友谊之旅。此次研学活动由青海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犹青联盟、犹他州国际领导力学校组织,共邀请来自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本校、夏威夷分校,犹他州北奥格登小学、初中等8所学校的师生参与。他们对青海之行评价积极,对中国之治赞不绝口,对中美民间友好充满期待。在青海期间,研学团成员先后赴西宁市、海南州、黄南州参访,观摩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实践,见证中国生态保护的巨大成就,领略青海多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这场突出“家文化”和生态主题的研学交流,让两国人民在山水相拥间,书写下中美民间交流交往的鲜活注脚。
探秘珍稀的高原生物
走进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来自犹他州的青少年瞬间屏息凝神,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映入人们眼帘。在这里,研学团不仅近距离感受到青藏高原的蓬勃生命力,还能深入了解“网红”雪豹的成长故事。其中,2021年被成功救助的雪豹“凌夏”的经历,尤其令他们深感触动。美国少年蒂莫西感叹:“我喜欢雪豹毛茸茸的爪子和尾巴。你们能救助雪豹真是太好了!”
美国犹他州青少年在青海一犹他青少年中美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国际交流研学示范基地分享普氏原羚画作。杨晓冬/摄
随后,研学团又来到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普氏原羚保护研究中心)参访,这是中心自2023年挂牌“青海—犹他青少年中美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国际交流研学示范基地”以来,迎来的第一批来自美国犹他州的研学团队。美国青少年在此开启了中国生态探索之旅,收获满满。通过生动直观的图文及视频介绍,他们不仅深刻认同中国政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环保理念,更对中国将学术科研与民众参与有机结合的智慧赞不绝口——这种“中国方案”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作出独特贡献。研学课堂上,犹他州青少年用多彩画笔勾勒出普氏原羚的灵动身姿,一位来自北奥格登初中的同学说,“我要把这份感动带回美国,让更多人了解并守护这些高原上的美丽生命。”
共述“和而不同”的中美文化
在青海湖边、黄河岸畔、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里,美国青少年体验了“生态课堂”,而在青海西宁市与黄南州,研学团成员则围绕“家文化”、非遗传承等主题,开启了一场真诚的跨文化对话。
今年3月以来,青海省西宁市与犹他州犹他郡共同举办了5次“中美生态小使者”线上会议,而这次研学交流期间,面对面的“家文化炉边叙话”活动,更加拉近了两地青少年的心理距离。活动中,中美青少年通过互赠“祝福卡”、围绕“家庭教育的智慧”分享小故事等方式,增进双方交流。“我的父母完全不了解中国,但他们很支持我学中文、来中国。”美国少年阿里贝拉告诉同行的伙伴,在她看来,中国父母尊重、理解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悉心记录、赞许其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这份尊重与理解,和她父母的付出如出一辙。此后,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湟刺绣技艺传承人现场示范青绣技艺,并邀请中美青少年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美国犹他青少年参观青海黄南州尖扎县德吉村村史馆。杨晓冬/摄
6月13日,研学团来到热贡艺术发祥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角亲自讲授自然主题唐卡技法。犹他州青少年席地而坐,亲手绘制简易唐卡,亲身参与非遗创作的经历令他们兴奋不已。热贡艺术以其绚丽色彩与灵动线条构筑起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
在黄南州尖扎县德吉村,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惬意。犹他州青少年与当地学生一起体验五谷画创作、练习传统射箭、共跳少数民族锅庄舞。语言不再是障碍,青海学生用流利英语分享黄河故事,犹他朋友则用地道中文表达惊叹之情。真挚情谊在每一个会心微笑、每一次默契互动中自然流淌。
揭秘绿色能源的奥妙
此次研学活动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清洁能源优势,邀请犹他州青少年到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海南州共和光伏产业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走访研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展示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组图:美国犹他州青少年参观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杨晓冬/摄
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数字沙盘等科技,团员们沉浸式探索“中华水塔”的生态奥秘。来自杨百翰大学的美国青年梅根在VR体验区惊叹:“太神奇了!”逼真场景让他深刻理解青海的生态价值。而在海南州共和光伏产业园,团员们登上巡检塔举目远眺,广袤的蓝色光伏矩阵熠熠生辉,宛如一望无际的“新能源海洋”。他们争相与“光伏牧羊人”交流,了解“光伏羊”的神奇故事。昔日戈壁荒滩蜕变为生机勃勃的光伏产业园,这令副领队谢颖无比感慨,“作为‘姐妹省州’,青海和犹他两地地貌和风土人情有极大的相似度,但青海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令人深受启发。”
做中美两国友谊的青年使者
在结营仪式上,中美两国学生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视频连线,聆听牧民们放下牧鞭、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的生动故事。当团员们郑重接过由青海大学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颁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青少年友谊使者证书”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我们彻底爱上了青海!这里的一切,美得不可思议!”杨百翰大学学生卡森的感言道出了所有团员的心声,这次中国之旅满载着知识与感动,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中美友好的希望在青年”,研学团领队、犹他州国际领导力学校校长彼得·陈表示,犹他州学生对于真实的中国充满好奇,此行将让更多美国青年成为两国友好的“民间使者”。
离开青海之际,美国犹他州青少年青海研学交流团以两封饱含着深情的感谢信,为5天的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研学团领队彼得·陈交给青海省对外友协一封中英双语《致青海人民的感谢信》,他表示:“虽然我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停留的时间不长,但青海人民所展现的热情好客、真挚友善与慷慨大方,已经深深感动了我们。”随后,犹青联盟也专门致信称,这次研学交流创造了“微外交”“心外交”和“微叙事”的实践成果,证明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弥足珍贵。
2025年是青海省与犹他州结好14周年,这场跨越太平洋的青春对话,不仅澎湃着“民相亲、心相通”的时代潮音,更为两省州人民友好画卷增添了一抹青春亮色。
(马瑞/执笔)
(责任编辑:赵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