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对话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视频致辞。
六月的纽约,熏风拂煦,碧波荡漾的东河畔,联合国秘书处大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和平与希望的方向。会议楼入口处,一群身穿汉服的不同肤色的孩子在象征和平的雕塑前合影留念。天真的笑声如风铃,汇成一支美妙的初夏序曲——不久之后,他们将走进联合国大会厅,用纯真悦耳的歌声为世界各国观众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当地时间6月9日,为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办、五洲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对话系列活动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对话会、“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和“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吸引了联合国高级官员、各国常驻联合国高级外交官、专家学者以及纽约各界人士近千人出席,共赏世界多样文明、共话全人类共同价值、共议文明传承创新、共谈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文明理念全球同频共振,深入人心
2024年6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等83个国家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推动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是中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切实举措。2023年,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用四个“共同倡导”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两年来,从与多国互办文化旅游年、开展经典作品互译,到举办良渚论坛、世界古典学大会等大型活动,再到倡导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中国方案从双边合作拓展至区域交流,进而迈向全球参与,持续转化为切实行动,为世界各国搭建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桥梁,打造更多服务于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对话系列活动之一的主题对话会上,多位嘉宾也对中国为推动文明对话做出的贡献给予认可和支持。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米格尔·安赫尔·莫拉蒂诺斯在现场致辞中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并感谢中国为促进文明对话发挥的领导作用和做出的坚定承诺。
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感谢中国提出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并表示这个提议及时而重要,可能成为全球生存的关键。中国深知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对话、理解和尊重,这是国际交往的关键,这一理解本身就展现出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文明对话国际日是给世界的一个美妙的礼物。
秘鲁天主教大学教授帕特里夏·卡斯特罗表示,中国举办的系列活动不仅纪念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更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这个倡议与联合国文明联盟的目标是一致的。
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标志着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共识。多位嘉宾在发言中指出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对话、弘扬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
第79届联合国大会会议主席菲勒蒙·扬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鲜明特征,面对丰富的多样性、多元的声音与需求,相互尊重和对话至关重要。历史表明,对话失败,冲突就会加剧;对话占上风,和平则有保障。而现在,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联合国建立在一个基本信念的基础上:对话是通往和平的途径。值此第一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我们弘扬这一信念,弘扬文明的丰富多样性对于促进相互理解和全球团结的力量意义重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纽约办事处高级联络官莉莉·格雷指出,世界各地的古迹遗址证明人类历史上有过丰富的交流和文明间的对话。对话不仅仅是讲话并交换想法,它是建立信任、平等与和谐的基础。特别是在当下世界面临冲突、强制流离失所、气候变化、数字极化等挑战之际,文明对话是战略上的必须。
文化遗产凝聚共同价值,历久弥新
“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由“《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世界愿景”图形印展三部分构成,以世界各国文化元素的灿烂经纬编织成人类多元文明的斑斓锦绣,展示了凝聚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全球文明多样性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多媒体技术打造的沉浸式空间和原子章互动营造的参与式体验,吸引了包括联合国官员、游客在内的各国观众驻足观看,身临其境感受多元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
联合国官员、游客参观文明交流互鉴长卷展览“《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I”部分内容。
“《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展示了以6种联合国语言书写的《文明宣言》《全球文明倡议》,以及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和两个观察员国所创造的近70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铺展人类文明发展的长卷。
“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以太阳崇拜为主线,通过图文展板、文物复制品等,呈现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等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文明和中国古蜀文明中太阳崇拜的丰富形态,揭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相似性。同时,借助裸眼3D、三维动画等数字技术,考古工作的发掘过程与文物纤毫毕现的细节在展厅动态苏醒,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恢弘图景跃然眼前。当观众戴上VR眼镜,即可瞬间置身金沙发掘现场,亲历泥土中惊世文物重见天日的震撼场景。
“文明互鉴·世界愿景”图形印展以中国传统篆刻为媒,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的文化符号、自然景观、精神图腾为创作灵感,将世界各国的文明元素凝结于方寸印石之上,并通过册页、手卷、扇面等多种载体,展示了全球文化的多彩图景。观众们纷纷寻找印有本国标识的印章,仔细辨认其独特符号,随后亲手在册页上钤印,沉浸式体验以中国非遗技艺呈现的本国文明印记。
艺术魅力跨越千山万水,无远弗届
当晚,“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在联合国大会厅举办,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艺术家通过器乐合奏、武术、舞蹈及合唱等多元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表达巧妙融合,生动展现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传递和平共生的理念,彰显人类对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
器乐合奏《美美与共》中,中国箜篌演奏家搭档美国、希腊、塞内加尔的泛箜篌类乐器艺术家,共同奏响婉转悠扬的丝竹之声;音乐杂技《梁祝》中,美国小提琴演奏家与中国杂技演员同台演绎,用西洋弦乐诠释东方经典爱情传说;舞剧《天工开物》以舞叙事,生动呈现这部曾影响西方工业革命的中国著作所蕴涵的科技文明;武术与八段锦互动环节,外国观众走上舞台跟随老师练习基本动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不仅点燃了全场气氛,更深刻体悟了中国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智慧;合唱节目《但愿人长久》中,身着汉服的中外青少年用中英双语共同唱响对世界的美好祝愿。
在“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文艺演出上,来自中国、美国、希腊、塞内加尔的艺术家表演器乐合奏《美美与共》。
融汇东西、贯通古今的艺术表达突破了语言的藩篱与国别的界限,令全场观众沉浸其中,时而陶醉忘我,时而鼓掌欢呼。在联合国大会厅这个见证过包容与对话、分歧与冲突的庄严殿堂中,讨论与争辩暂时息声,艺术激荡起的跨越文化的心灵共振,给文明交流互鉴写下最鲜活生动的注脚。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演员表示,这场演出融合了多国文化,正如活动主题“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一样,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格尔·安赫尔·莫拉蒂诺斯观看节目后表示,这次活动相当成功,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多样的表演形式让他印象深刻。东西方的艺术交融让世界看到了不同文明携手前行的和谐图景。
身着汉服的中外青少年用中英文双语合唱节目《但愿人长久》。
80年前,联合国在二战的废墟上建立,承载了国际社会对和平、繁荣的美好向往。80年后的今天,在联合国总部,跨越国界的艺术火花交流碰撞,不同文明声音和谐共鸣。这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融,正是联合国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回响,昭示着唯有以对话消解隔阂、以互鉴凝聚共识,人类才能在多样共生中迈向更光明的未来。
(五洲传播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供图)
(特邀编辑:刘旸)
(责任编辑: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