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山东临沂,第四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开幕,柬埔寨公主诺罗敦·珍娜为柬埔寨参展商品做宣传。视觉中国/供图
6月27日至29日,第四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在沂蒙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对沂蒙的向往,柬埔寨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踏上这片土地,为此次盛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博览会现场,高雅别致的沂蒙剪纸、刺绣等非遗艺术品引得公主频频驻足,向世界传递了沂蒙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验非遗技艺
珍娜公主是一位好奇心十足的探索者,在博览会上,她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对临沂本土企业呈现的特色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蕴含着沂蒙传统文化的非遗技艺,深深吸引着她。
沂蒙剪纸,是沂蒙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一张张普通的纸张,在剪纸艺人的手中,经过巧妙构思与精湛剪裁,瞬间化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描绘着沂蒙山区的自然风光,或展现着当地人民的生活百态,或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每一幅都饱含着沂蒙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站在剪纸展位前,公主专注地观看艺人现场创作,眼神中充满了惊叹与赞赏。当艺人将一幅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赠予她时,公主欣喜接过,仔细端详每一个细节,感受着剪纸艺术所凝结的深厚底蕴。
除了剪纸,沂蒙刺绣同样让珍娜公主流连忘返。沂蒙刺绣历史悠久,针法丰富多样,色彩绚丽夺目。绣娘们用手中的针线,在绸缎布料上绣出精美的图案,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一不活灵活现。公主被绣品上细腻的针法和华丽的色彩所折服,她触摸着绣品,对绣娘们的高超技艺赞不绝口。在非遗集市,公主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绣牡丹,她捏着针的手都有点发抖:“我在家学过柬埔寨的纱笼刺绣,可这针比我们的细多了。”
6月28日,山东临沂,珍娜公主在非遗集市学习手绣。视觉中国/供图
来到王羲之故居,公主屏息凝神,一笔一划地写下“你好临沂”;她还操着流利的中文,与临沂市民交流这里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和传统文化……这些互动和体验,将沂蒙文化的魅力深深印在了公主心底,也让临沂市民感受到了来自异国的友好情谊。
唱响沂蒙小调
在沂蒙文化的宝库中,《沂蒙山小调》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说到《沂蒙山小调》的创作历史,要追溯到1940年。当时,沂蒙抗日根据地刚刚建立,日寇频繁“扫荡”,反动组织“黄沙会”趁机兴风作浪,欺骗群众,抢掠财产,严重阻碍了抗日工作的开展。为了瓦解敌人、鼓舞士气,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青年文艺战士在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的一间简陋民房中,根据当地的花鼓调,创作出了《反对黄沙会》,这便是《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歌曲以其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迅速在群众中传唱开来,成为鼓舞军民斗志、揭露敌人罪行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对这首歌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将歌名改为《沂蒙山小调》。这次修改,既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又增补了对沂蒙风光的赞美,使主题更加丰富,歌曲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1967年,民歌手韦有琴带着《沂蒙山小调》出访非洲多个国家,将“小调”唱出了国门。歌唱家王世慧的演唱版本,还被收录进《世界民歌赏析》。
今年4月,在“中柬同心大道同行——中国柬埔寨人文交流活动”现场,珍娜公主用中文深情献唱《沂蒙山小调》,悠扬婉转的歌声惊艳了现场每一位听众,也让沂蒙山的美好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间。
6月28日,山东临沂,珍娜公主在费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演唱《沂蒙山小调》。视觉中国/供图
6月28日,珍娜公主与《沂蒙山小调》第三代传唱者宋守莲共同唱响《沂蒙山小调》。视觉中国/供图
6月28日,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天蒙山,珍娜公主与《沂蒙山小调》第三代传唱人宋守莲携手共唱此曲。“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婉转的旋律再次响起,沂蒙老区的声音穿透山海,跨越国界,成为中柬两国友谊的生动注脚。
从RCEP博览会非遗展区的新奇体验,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深情对唱,柬埔寨公主以亲身感知拥抱了这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这里的每一件手工艺品、每一段旋律,都在讲述着一个文明古国的智慧与包容。”公主的感言,打开了沂蒙非遗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
古老非遗的现代重生
在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沂蒙地区积极探索非遗与科技的融合之路,这一切,都在柬埔寨公主对《沂蒙山小调》的深情演绎后,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珍娜公主的歌声,不仅让世界领略了沂蒙的美好,也为沂蒙非遗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沂蒙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以创新之姿,吸引着更多目光。
以沂蒙传统美食煎饼为例,它在过去主要依赖传统手工制作,效率低下,且产品保存、运输不便。如今,一些企业开始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将传统石磨工艺与自动化生产线相结合,既保留了沂蒙煎饼的传统风味,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研发新型的包装技术,延长了煎饼的保质期,使其能够更便捷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一些企业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正宗的沂蒙煎饼,将这一地方特产打造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美食品牌。在珍娜公主到访临沂后,沂蒙煎饼更有机会通过国际交流活动,被带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在费县天蒙山景区,游客戴上VR眼镜即可穿越时空,体验《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烽火岁月。临沂市艺术馆建立“沂蒙剪纸数字档案库”,收录了500余幅剪纸作品的高清图像、制作视频及传承人访谈,形成可追溯的文化基因库。这些数字化技术和成果,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沂蒙山小调》和沂蒙剪纸技艺,也为珍娜公主这样对沂蒙文化充满好奇的国际友人,提供了全面了解沂蒙非遗的便捷途径。
在国际传播方面,除了《沂蒙山小调》在国际上广泛传唱之外,沂蒙的其他非遗项目如柳编、黑陶等也逐渐走出国门,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柳编艺人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柳条编织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环保的材料,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黑陶则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礼品,向世界展示着沂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相信在未来,随着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沂蒙非遗必将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友谊的金色桥梁,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书写动人新篇。
(作者:曹磊 山东省临沂市融媒体中心新闻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