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外立面
世界博览会已有170余年历史,被誉为“全球经济、文化和科技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世界各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平台。日前,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中国馆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众多参观者。7月11日适逢中国航海日,中国馆将隆重举办国家馆日活动,象征架设友谊之桥、联通世界。本届世博会有何亮点?又见证了哪些温暖人心的中日友好时刻?近日,本刊记者专访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长邬胜荣。他表示,中国馆旨在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美好、蓬勃发展的中国,并期待借此盛会与各国深化交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中国新闻发布:本届世博会主题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在您看来,中国馆如何通过其建筑语言与展陈设计,生动诠释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构想?
邬胜荣:中国馆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紧紧围绕大阪世博会“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这一主题,其建筑一经亮相,即大放异彩,惊艳世界,好评不断。中国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展品。场馆以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为造型意象,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都坚持绿色低碳理念,自然采光的开放式序厅与光庭、无柱展厅错落相嵌。
中国馆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篇章,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构想。
“天人合一”篇章照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赓续传承。其中,殷墟展区通过复原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居住模式,展现了中国农耕时期城市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而良渚展区则创新采用投影和沙盘联动的方式,完整呈现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工程成就,并选取玉璧、玉琮、玉钺等礼器,揭示文明早期“天圆地方”宇宙观在物质文化中的具象表达。
“绿水青山”篇章讲述了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展示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在这里,不仅有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宜人生态,也有湖南十八洞村和黔东南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盎然生机。
“生生不息”篇章则呈现了中国以创新引领发展,为应对全球挑战、增进人类福祉作出的不懈努力与生动实践。展区内,中国在深空探测、深海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纷纷亮相。其中智慧城市展区通过沙盘、视频和互动设施,展示“八网融合”的未来城市蓝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从建筑外观到展陈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在展示中国生态观的同时,描绘了未来城市图景:依托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智能、宜居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科技成果服务社会,共同绘就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未来。
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
中国新闻发布:大阪世博会开幕至今,中国馆的展品或设计中,哪些最受观众欢迎?能否与我们分享外国游客参观中国馆后的印象及评价?
邬胜荣: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各个展项各有特色、精彩纷呈,开园期间游客争相排队打卡,很多展项成为网红打卡点。其中镇馆之宝,当属对比展示的月球正面与背面月壤,这也是中国首次零距离对比展出由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同时,展馆内“蛟龙号”深潜体验舱、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八网融合智慧城市沙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等前沿展项,均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
中国馆自开馆以来,一直都是世博会内最受欢迎的国家馆之一,平均每天有近万人入馆参观,连续多日观众数量维持高位。截至6月底,中国馆已累计接待全球观众超60万人次,先后接待7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位政要和知名人士,包括7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
社会各界也对中国馆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表示,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设“出类拔萃,一枝独秀”,各种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各国游客都能在中国馆体验到中国之美。日本世博协会会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表示,中国馆展现的人与自然共生理念,悠久的历史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让其成为一座令人感动的场馆。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迪米特里·科肯切斯指出,中国馆的展陈紧扣本届世博会主题,不仅让参观者深刻感受中国数千年历史演进,更展现了中国致力于为未来社会提供卓越发展方案的担当。
殷墟展区展出的司(后)母戊鼎(复制品)
中国新闻发布:从各省市区主题周到中国国家馆日,世博会期间,中国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圈粉”全球。这些活动如何诠释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并与世博会主题有机融合?
邬胜荣:世博会是世界各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平台。在中国贸促会的指导下,各省区市精心组织多元经贸与文化交流活动,将地方的深厚底蕴、产业优势、创新动能和开放胸怀,通过世博会的窗口,生动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这里既有非遗古韵,也有文化交流。中国馆先后举办了“昆曲进世博”“中日二十四节气文化推广交流活动”等十余场特色主题活动,并已指导相关省区市举办15场活动。各地方活动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非遗展演、文旅推介、学术交流和经贸论坛等。商贸洽谈气氛热烈、科技互动引人入胜,文艺表演群芳荟萃、地方非遗散发魅力、中华绝活轮番上演,活动现场人流如潮。
这里既有北国风光,亦有南国风情。北京活动周聚焦古都非遗文化,面人郎、哈氏风筝、御笔坊制笔三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全景中轴”“数字中轴”“人文中轴”三大展区交相辉映;天津活动周展示了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达仁堂香囊、风筝魏技艺等特色民间艺术;河北活动周展出了蔚县剪纸、衡水内画、丰宁布糊画、京绣、定瓷、易水砚等国家级非遗;江苏活动周带来了南京云锦、徐州香包、盐城瓷刻、泰州木雕等特色工艺品;海南活动周重点推介黎族饰品、黎锦及相关文创;福建活动周展出了八宝印泥、布袋木偶、建盏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场汇聚多元文化的盛宴,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中国大地的非遗魅力。
四川绵竹木版年画
这里既有科技前沿,也有生态智慧。各地活动紧扣本届世博会及中国馆主题,全景呈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四川是首个在中国馆亮相的省份,其展馆所蕴含的“天府之国”的生态智慧、“熊猫家园”的和谐理念,与中国馆展现的新时代绿色发展核心理念高度契合,进而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走进安徽科技展区,两个场景令人震撼:展区一侧摆放着量子空间科学中心的“墨子号”卫星模型,另一侧,科大讯飞的AI国画书法机器人挥毫泼墨,短短几十秒内便精准复现了康熙御笔的“福”字。当科技遇见文化,“安徽新气象”彰显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外国游客打卡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新闻发布:大阪世博会既是中国展示国家形象、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中日友谊的生动见证。本届盛会中,哪些展现两国情谊的温情瞬间令您动容?
邬胜荣:自中国馆开馆以来,各国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开馆盛况、展陈亮点、中日人文交流及地方活动,形成了中外传播的联动效应。中国馆不仅以理念独特的展陈备受瞩目,更凭借一个个传递民心相通、情谊永存的故事,凝聚起广泛共鸣。在诸多动人细节中,有三段让我深受感触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周总理与日本乒乓球国手的茅台之缘”。在6月4日茅台主题日这天,已经87岁高龄的日本乒乓球国手松崎君代女士来到中国馆,在中日友好长廊自己的木雕前深情回忆了一段让她60余年铭记不忘的往事。松崎君代曾多次夺得世界冠军,因与中国联系紧密,被称作“50年前的福原爱”。她的“中国缘”可以从1961年的一瓶茅台酒说起。那时,年仅23岁的松崎君代作为日本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夺冠后访问中国时,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她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第一次有幸见到周总理,在一次晚宴上,周总理得知我的父亲喜爱喝酒,便将自己珍藏的茅台酒送给了我,这瓶酒不仅是日中两国深厚友情的见证,也是承载着我对周总理敬爱之情的宝物。”
第二个故事是“邓小平与松下幸之助的‘君子约定’”。在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松下电器工厂是访日行程中的重要一站。邓小平在与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交谈中达成“君子之约”,约定由松下公司牵头,联合日本企业共同助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过多方努力,松下公司于1987年与中国企业合资成立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一举成为当时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今年5月21日,松下集团前会长、松下幸之助的外孙松下正幸来到“君子之约”木雕前,驻足良久,回顾松下幸之助先生与中国的深厚渊源,感慨历史积淀珍贵、两国和平友谊来之不易。
第三个故事是“日本‘世博奶奶’的中国夙愿”。今年76岁的山田外美代是世博会的资深“粉丝”,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她特地在上海常住一年,只为全勤参观展览,因此被誉为“世博奶奶”。本届世博会,她先后6次来到中国馆参观,并参加了多个省市活动。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感慨,“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更是一个展现着智慧和高精度技术水准的国家。(在中国馆)我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展示,例如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工程,中国的科技装备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中国还有许多了不起的研究人员。”山田外美代回忆自己在上海生活的那一年,表示“每次想起在那里的朋友们努力学习生活的样子,都想再回上海住上一阵。”这种来自日本民间对于中国的关注与热爱,令我印象深刻。
同时,中国馆还化身为中日友城的“超级联络站”,吉林—鸟取、哈尔滨—新潟等数十对国际友城代表相聚于此,共话友谊与合作。
月壤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新闻发布:开馆至今,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在推动中国品牌出海,开展经贸往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邬胜荣:中国馆通过精心策划各省市活动周、主题活动日及企业日等系列活动,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有力推动了中国品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一是积极推动品牌出海,彰显中国优秀企业特色。中国能建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亮相世博会;中远海运主题日谱写了其服务全球、引领绿色低碳与数字智能航运发展、搭建中日经贸人文往来桥梁的新篇章;茅台主题日向世界生动讲述了品牌故事;科大讯飞展示了支持中、日、英三语实时交互的“AI孙悟空”;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则担纲中国馆具身智能“导览大使”……一大批来自各领域的中国领军企业齐聚中国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与责任担当。
二是展示内容多元立体,助力企业国际化经营。通过展览展示、商务洽谈等多种形式,活动不仅呈现了中国在绿色技术、数字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还为企业搭建了务实合作的平台,并有效促进了中外企业在经贸、技术、投资等领域的深化合作,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品牌美誉度与国际化水平。
三是广泛开展经贸洽谈,取得丰硕成果。据初步统计,广西活动周期间,广西专门展示名优特产品200余种,35家广西名优企业50名企业代表与日方商协会企业60余名代表进行商贸洽谈,助力广西传统优势产品“走出去”。湖北活动周期间,中国(湖北)—日本贸易投资洽谈会促成多项合作签约,总金额达2.3亿元,涉及文旅、金融等多个领域。天津活动周期间,由中国国际商会天津商会主办的津日新质生产力交流论坛累计达成7项合作协议,总金额1.56亿元。
中国新闻发布:世博会会期过半,中国馆下半程将带来哪些新惊喜?您对中国馆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文明对话交流方面又有怎样的期许?
邬胜荣:后续展期中,中国馆将迎来20多场省区市及机构主办的精彩活动,并邀请10余家日本友好团体和在日华人社团参与,为中国馆观众带来丰富表演与展示,值得期待。中国馆将延续此前的精彩,以丰富的展陈、精彩的活动、沉浸式的体验、热情周到的服务,在大阪世博会舞台上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7月11日,我们将隆重举办中国国家馆日活动。届时,中日两国政府高级别官员,使领馆、商协会、企业代表等各界嘉宾将齐聚世博园区,共同庆祝这一盛事。活动期间,还将献上一场以“华彩中国·共绘未来”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通过丰富的表演形式,让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绽放于大阪世博会的舞台,成为一张闪耀的“中国名片”。
(供图:中国贸促会)
(责任编辑: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