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千古丹青连通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5年第7期作者:张曦
字号:默认超大|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各断代全集封面2023年3月29日,西班牙巴塞罗那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青吟咏·盛世相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展”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作,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大系”)作为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从顶层精心擘画,承载着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以全球领先技术收录海量绘画珍品,成为研究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珍贵“百科全书”,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新窗口。二十年来,浙江大学以“大系”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全球力量,探寻、呈现中华千年文脉

中国历代绘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大系”编纂工程于2005年启动,历时20年,拍摄、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12405件/套,编纂出版60卷226册,涵盖绝大部分传世国宝级绘画珍品,生动呈现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和元明清风采,堪称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重新汇聚,皇皇巨制的问世,凝结着“大系”项目组旷日持久的耕耘与付出。


2023 年 3 月 29 日,西班牙巴塞罗那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青吟咏·盛世相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展”现场。

“大系”项目组先后三次开展全球范围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图像搜集工作,和海外13个国家139家文博机构深度合作、获取画作正式授权,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方式,汇聚散失海外的3000余件/套中国历代绘画精品,近5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选目与编纂工作。尽管各大博物馆日常事务繁重,仍全过程、全方位协同推进,如大英博物馆排除各种困难,协助重新拍摄了全部敦煌藏经洞出土绘画藏品;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专门委派两位资深摄影师,长期负责“大系”入编图像的采集拍摄;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有多件国宝级名画,为配合“大系”图像采集增添了许多工作量,馆方反而向“大系”项目组致谢,表示“《宋画全集》是全世界学术界共同的期待,你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班宗华表示,高度国际化合作而成就的“大系”,“最终将成为一座纪念碑,标志着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自2012年以来,浙江大学先后向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赠送“大系”图书。为进一步增强“大系”国际文化影响力、实现“大系”成果的全球共享,2024年,浙江大学进一步启动向全球著名高校赠送“大系”图书活动。目前,已向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31所国(境)外高校赠书,有力增进了各国各地区对中华艺术之美与中华文明传承性、创新性的认知。


2023年5月27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亮相第40届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书展。

在赠书的同时,“大系”积极策划组织国(境)外展览,现已在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新加坡、法国巴黎、俄罗斯喀山、突尼斯等地举办了14场巡展。在2024年4月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中国国家馆举办以“大系”为主题的“美美与共:集”展览,精选“大系”中百幅现藏于海外作品的文献档案,以及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以对话“大系”的方式展开的全新创作,传达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获全球1500家媒体报道,被福布斯评为8个必看国家馆之一。2024年10月,在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翰墨佛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中,“大系”结合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石窟造像,生动呈现了佛教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融入中华千年文脉的宏大历史进程,吸引了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代表及专家学者。此外,“大系”还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3D打印等技术,不断创新“大系”主题活动场景展现形式,在艺术享受中激发中外观众的审美共鸣。

开展高端对话,拓展文明互鉴的广度深度

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在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下,“大系”以文明互鉴为指向,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维度的交流合作,在更高平台、更广范围中凝聚共识。

“大系”以艺载道、以画为媒,结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外访活动,巩固拓展国家外交活动成果。2006年习近平同志出席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协议签字仪式;2024年,浙江大学委托温州肯恩大学在中美人文交流项目对接会上向美国肯恩大学赠书。此外,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前夕,“大系”赴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举办“海纳百川”喀山特展;在智利圣地亚哥国际书展上,“大系”举办“尺素万里——‘大系’智利特展暨何塞·万徒勒里作品展”,智利总统博里奇参加了相关活动;在突尼斯国际书展上,“大系”举办“随类赋彩——‘大系’突尼斯特展”,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参加了相关活动;结合澳门回归25周年、中葡建交4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等重要节点,“大系”与各有关部门精心策划相关主题活动,促进中外人民相知相交。

“大系”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明内涵,具有厚重的学术价值。“大系”围绕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积极策划组织高端学术论坛,持续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断深化跨文明对话。2024年11月第二届“良渚论坛”召开期间,余杭“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并举办“宋画大展”,同时配套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集海内外艺术、文化、历史研究领域近60位专家学者围绕“多彩的世界:艺术图像中的文明叙事”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打造文化展示、学术交流与理论创新的新平台。


2023年10月5日,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万物和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现场。

浙江大学积极探索建立面向海外高校及文博机构等单位的回访联络机制,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多方合作路径,构建多向赋能的学术平台。学校以中国艺术史研究和展示为根基,以构建中国艺术史全球话语体系为指向,不断加深与海外文博教育机构的友好关系,合作成效日益明显。如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专门设立以“大系”为主的“中国图书专区”,并将浙江大学校名铭刻于赠书机构纪念墙。浙江大学还多次与塞浦路斯大学、塞浦路斯理工大学开展基于“大系”的海外交流传播课程研发,组织学生赴海外开展“大系”专题社会实践,通过构建常态化的多方交流模式,着力推动“大系”成为全球艺术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形态渠道,打造文明对话的传播生态

在数字文明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效能还取决于“文化基因”与“技术介质”的融合创新能力。“大系”项目遵循“文化内核—技术赋能—场景再造”的转化逻辑,努力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打造“大系”特色国际传播网络,为世界文明互鉴提供中国方案。


2024 年第 60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现场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大系”三集英文纪录片《宝藏》在总台CGTN频道播出,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4亿用户,获评国家广电总局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浙江卫视、Z视介、YouTube、浙江卫视纪录片频道等平台同步上线,联动浙江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YouTube、Instagram、Facebook、X等海外账号,高频次、全方位、持续推送相关资讯。积极开展“大系”多语种海外宣传片制作,现已完成英、法、匈、葡、德语版本,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进行重点展示推介。通过构建多语种、多形态的内容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认知需求,推进“大系”国际化传播。

2024年下半年,“大系”纪录片《宝藏》德语版在奥地利OKTO电视台播出,俄语版在塔吉克斯坦国家电视台TVSINAMO播出,目前正与里斯本大学共同推动葡语版“每日中华名画”系列短视频在葡萄牙上线。通过创新策划、全媒联动、立体传播,持续优化传播策略,联动海外主流媒体、央媒及省域主流媒体,实现“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现场3月14日,英国剑桥“康河流韵墨映千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剑桥宋画特展”现场。

人类社会已迈向数字文明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涌现,推动开启了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条件下,“大系”遵循有关版权规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活化利用绘画图像,极大地提升了艺术传播的感染力与互动性。依托“大系”成果,制作发布《画中岁时之春》《灯启初春时喜乐共元宵》《大唐五牛看春耕》《清明踏青古画漫游》等人工智能生成视频4个,总传播量超5200万,相关视频英文版在YouTube等海外媒体发布。其中,联合教育部政务新媒体、人民日报新媒体和文化版推出的典藏大系之《清明踏青古画漫游》由微言教育、人民日报微博、浙江大学官方短视频矩阵联合首发,得到环球时报、紫光阁、科技日报、CGTN官方视频号、“美丽浙江”等170余家主流媒体政务号转载,人民日报客户端弹窗推荐,视频总传播量突破3600多万。“大系”以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融媒作品发展方向,打造文化项目标识,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从跨越山海的文物拍摄到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实践印证了国际传播既要深扎文化根脉,又需创新表达路径。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工程以跨文化协同合作弭合全球认知鸿沟,用多层次对话平台重塑文明互鉴的话语权格局,借数字技术激活文化生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探索出新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期待“大系”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协作,以更前沿的技术拓展传播边界,以更生动的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相信未来,它将不断拓展国际传播的维度,让千年丹青成为帮助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密码,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而强劲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陶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