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玫瑰”刘洋:逐梦寰宇 一直在路上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年第7期作者:本刊综合报道
字号:默认超大|

2012年6月18日,在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进入轨道舱之后,负责舱内工作情况跟踪拍摄的刘洋突然将画面转向自己,轻松玩起“自拍”。镜头中,刘洋笑容甜美,从容淡定。这一俏皮举动瞬间感染了大家,也让地面监控大厅现场响起了阵阵笑声。

刘洋轻松的心态,不仅让守望太空的专家们松了一口气,也让牵挂她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作为中国亿万女性的杰出代表,刘洋在太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然而,在她的微笑背后,却是一段磨炼与坚持并存的时光。

  2009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悄然启动了第二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与过去只选拔男性宇航员不同,这次有15名女性候选人入围。刘洋就是其中一员。

  通往宇宙的天梯,向来没有捷径。经历严苛的选拔与训练是每一名航天员的必经之路。

  载人航天对航天员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仅身体生理、心理素质和基础条件方面的检查就有一百多项,只要一项不合格就会被残酷淘汰。入选的航天员必须确保身体“绝对健康”,堪称没有瑕疵的“完人”。此外,候选人三代以内不得患有严重病症。甚至如咽炎、鼻炎、药物过敏、龋齿、灰指甲、疤痕、异味、睡觉打呼噜等都会成为制约因素。

  然而,更大的考验是,宇航员要具备空中飞行化险为夷的经验。自1998年1月5日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以来,每一名航天员的档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飞行时数累积达800小时以上,且拥有成功处置空中特情的记录。

  2002年9月,刚从航校毕业一年零三个月的刘洋正驾驶运输机进行仪表飞行训练。在飞机离地面10米左右时,她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直喷到挡风玻璃上,舱内瞬间弥漫出焦煳气息。

  “飞机撞鸟了。”刘洋凭直觉做出判断。危急之下,她一边集中精力保持着飞行状态,一边迅速向塔台报告情况。在与机组成员的密切配合下,11分钟后,飞机在跑道上成功迫降。

  最后经检查发现,刘洋的飞机撞上了一二十只鸽子,其中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右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被打折了两根,左发动机的起落架舱被撞出了一个大坑。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进入航天员大队后,刘洋便与看电影、逛商场的现代都市生活几乎“绝缘”,甚至连航天城的大门,也没有迈出过一步。“要当战斗员,不当表演员。”刘洋一直把毛主席勉励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的话作为座右铭。


2012年4月18日,北京,刘洋在进行舱内压力服体验及气密性检查。视觉中国/供图

  由于火箭升空和飞船返回时,航天员需要承受巨大的过载(即加速度),因此离心机训练是提高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重要项目。第一次上离心机时,面对机械臂的高速旋转,刘洋感觉全身就像被巨石压住一样,动弹不得。“每根头发丝、每颗手指甲都在用力,几分钟的训练下来,就像跑了一万米,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她说。

  一次次训练,一次次煎熬,她闯过了道道难关。历经两年的训练,她已经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承受8个G的过载(相当于8倍的自重压在身上),依然保持头脑清醒,手脚灵活。

  2012年3月,刘洋成功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乘组。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图为刘洋在出征仪式上。视觉中国/供图

  2012年6月16日,刘洋踏上飞向太空的征途,浩瀚宇宙终于有了中国女性的身影。

  “我国女航天员参加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可以进一步扩大载人航天工程的社会影响,展示中国女性的良好形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

  在神舟九号升空之际,刘洋带着她最喜欢的歌曲《追梦人》进了太空。她说:“梦想有多远,探索的足迹就会有多远。当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新的梦想又将开始。”

  但是,对于刚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们来说,为了避免引起空间运动病,不仅动作要缓慢,还要尽量避免头部运动,尤其是转身。“连睡觉也不那么自由,虽然可以躺着、站着,却一定要把双手束缚在胸前,以免碰到舱内的仪器。”刘洋说。

  在发射前,刘洋曾千百次地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操作——从飞船的结构材料到太阳能电池板的修理,任何涉及飞船的知识她都得学习。她甚至还要“识天相”,牢记八十多个星座的位置与特征。因为在飞船出现故障的紧急情况下,航天员必须依赖观星来判断自身方位。

  人在太空中会变得失重,可心却不会,有许多情感反而会在心底变得更加清晰和珍贵。“我没有感到累,而是很幸福——被人信任的幸福,被国家需要的幸福。”从太空回望地球时,刘洋才真正明白心之所系、根之所在,才真正懂得了地球母亲的真谛。

  她曾这样记录自己第一次在舷窗边遥望地球时的感受:从距地球340公里的地方遥看地球,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那么瑰丽耀眼。她弧段的边缘清晰可见,总是披着一层蓝白相间的光晕,阳光投射在海面上映出深深浅浅的蓝,大地脉络分明,海岸线清晰绵长。她是如此的美丽,在浩瀚的宇宙中静静地焕发着梦幻般的光芒。


2022年6月4日,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乘组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刘洋在记者见面会上。视觉中国/供图

  这十几年间,从载人飞船到嫦娥探月,再到建立国家太空实验站,在这场关于人类文明前沿探索的竞赛中,中国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与决心。刘洋,在这期间也有了很多新身份,包括当了妈妈、成为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等等。


2022年12月5日,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刘洋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视觉中国/供图

  2022年,第二次飞天任务返回后,刘洋在进行恢复训练备战后续任务的间隙,开始思考“如何推动国家太空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

  “我们建站就是为了应用,目前,中国空间站全面转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空间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谈到自己的太空经历,刘洋表示,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到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再到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更宽敞、更舒适,功能性能更全面、更有保障,还能利用舱内各种科学实验柜,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空间科学的发展,是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基础,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航天员乘组已配置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型航天员,但在任务执行中仍需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刘洋说。

  逐梦浩瀚太空,难忘探索之艰。随着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书写着光荣与梦想,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攀登高峰、刷新高度。“作为航天员,我们不是在执行任务,就是在准备执行任务。”刘洋与她的战友们怀揣着对太空探索的无限热忱,期待为人类的太空事业作出新的、更为卓越的贡献。

  (责任编辑:陶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