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吕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吕梁市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新路径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年第6期作者: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
字号:默认超大|


吕梁市区一角

  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瑰丽一页,是吕梁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第一站就来到吕梁,他强调:“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指出:“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将吕梁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2年3月,中宣部批复,吕梁精神基本内涵为“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两次高度评价吕梁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对吕梁老区的牵挂和关怀,表明了吕梁在中国革命史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为吕梁精神的挖掘和弘扬提供了根本遵循。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是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是中央后委(全称为“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1947年4月成立,1948年5月撤销)所在地,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和中央西北局驻扎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叶剑英、杨尚昆、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吕梁战斗和生活过。1948年,中共中央向西柏坡转移途经吕梁时,毛泽东在兴县蔡家崖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两篇光辉文献。《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土地改革总路线、总政策,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名篇,第一次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吕梁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建党建军及建立苏维埃政权最早的地方之一。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了山西最早建立的区域性地方党组织——中共汾阳特别支部;建立了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为创建西北红军作出了贡献;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位于吕梁市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

  吕梁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英雄刘胡兰,是吕梁儿女的杰出代表。党的早期领导人、革命先驱贺昌和张叔平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是吕梁儿女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养兵十万、牺牲一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吕梁英雄传》。


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

  据统计,吕梁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遗址有4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保单位11处;红色文化遗址413处,其中全国红色经典景区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37处列入省政府公布的山西省首批红色文化遗址,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兴县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柳林县贺昌烈士纪念陵园、临县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这一处处红色遗址,铭刻着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对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史、蕴含丰富红色资源的吕梁来说,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通过文旅产业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弘扬好吕梁精神,蹚出一条文旅转型发展新路意义重大。

  近年来,吕梁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殷切嘱托,立足红色热土优势,以市委文件出台《关于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意见》,全面实施吕梁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舞台、进媒介、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景区“八进”工程,做足吕梁精神内涵研究、红色遗址保护、宣传教育、文艺创作、文旅融合大文章,把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民心工程、战略工程、铸魂工程,举全市之力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深化吕梁精神研究阐释,探寻红色基因赓续密码。编印《吕梁精神》《吕梁精神红色印记》《吕梁精神简明读本》《吕梁红色印记》和“红色吕梁”系列丛书等读本,深入挖掘吕梁精神内涵,全面系统阐释吕梁精神,为大力学习弘扬吕梁精神提供鲜活教材。在吕梁学院挂牌成立“晋绥研究中心”,举行《晋绥日报研究文存》首发式。积极谋划筹建吕梁精神智库,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筹备方案制定、专家人才库组建、课题指南拟定等各项工作。赴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吕梁学院等高校深入交流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引育、决策咨询、项目合作、教育培训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目前,组建吕梁精神智库专家84人,其中高校48人、本地36人,人才库组建工作初见成效。设置“吕梁精神的传承与传播研究”等28项课题,深入挖掘吕梁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吕梁精神研究阐释工作进一步深化。

  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吕梁精神革命血脉。在全省率先出台《吕梁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行动方案》《吕梁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吕梁市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运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评审专家库,推动全市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纵深开展。实施20个红色资源保护修缮项目,编制43个红色资源修缮设计方案。精心打造18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完成20余处红色资源陈列布展,启动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持续推进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场馆数字化建设,举办讲解员业务提升培训班和红色讲解员大赛,全力推动各红色场馆、遗址修复展陈工作。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积极推动文物认养。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注重吕梁精神宣传教育,高扬吕梁精神时代旋律。组织市县媒体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扬吕梁精神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等系列专栏,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持续开展“媒体看吕梁”活动,组织“大力弘扬吕梁精神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媒体联动采访活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访百处红色遗址 看百村辉煌变化”大型全媒体宣传报道活动,承办“寻访百年红色精神 重走红色革命地标”——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建党百年大型融媒集中采访吕梁活动,深入报道吕梁儿女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与经验亮点。新华网、人民网、山西日报等中央、省主流媒体推出《山西吕梁:以文化传承助力革命老区振兴》《蔡家崖:吕梁山绿了 红色旅游火了》《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等一批重点新闻稿件,密集宣传报道吕梁儿女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推出“汾酒故乡英雄吕梁”系列外宣作品,新华网客户端浏览量达233.1万次;创新制作“我的吕梁我的城”“吕梁,我这样写”“吕梁守艺人”“山西吕梁 古树参天”等系列短视频。纪录片《吕梁山上》《吕梁新传》《脉动吕梁》分别在CCTV9、中央新影发现之旅、山西经济与科技频道播出,吕梁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印发吕梁精神核心内涵宣传挂图1.9万份,广泛组织开展吕梁精神进基层宣讲活动,举办“大力弘扬吕梁精神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汲取新时代思想伟力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主题征文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

  创作红色文化艺术精品,汇聚文化强市精神力量。组织召开2023首届革命老区文化传承振兴(吕梁)会议,中国革命老区影像志《红色记忆》吕梁篇开机拍摄。组织拍摄红色文化纪录片《吕梁山上》、主旋律电影《金色少年》、主题歌曲《汾酒故乡 英雄吕梁》《吕梁魂》MV,创排广播剧《刘胡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读懂吕梁》、综艺节目《吕梁交响》,《吕梁山大合唱》成功首演。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举办《诗意中国 英雄吕梁》大型诗歌文艺晚会。重点创作推出舞剧《吕梁英雄传》《刘胡兰》、晋剧《吕梁儿女》、木偶戏《红军娃》等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其中,舞剧《吕梁英雄传》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舞剧《刘胡兰》被确定为“建党百年”主题创作重点跟踪项目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入选山西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晋剧《刘胡兰》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一部部精品力作,进一步擦亮了吕梁老区文化名片,让人民群众在享受文艺精品的过程中接受到了吕梁精神的濡染和滋养。

  探索文旅转型发展路径,擦亮英雄吕梁文旅品牌。加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力度,推动吕梁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兴县蔡家崖晋绥文化景区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推出“红色文化+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研学实践+康养旅游”复合型旅游产品。吕梁市入选“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以“英雄吕梁”“走向胜利”“重温山西建党”“铁血东征”为主题的4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山西省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实施“献礼二十大 文旅绽光芒”文旅宣传项目,在北京、西安、兰州举办3场文化旅游推介会,推出8条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擦亮“汾酒故乡 英雄吕梁”文旅品牌。推出吕梁精神研学线路,多批次组织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师生来吕开展红色与国情教育研学活动,沉浸式体悟吕梁红色文化。加大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孝义市高阳煤矿晋绣基地推出《金山岭晨光》《全国人民永远跟党走》等一批刺绣红色文创产品,深受社会各界青睐。近年来,吕梁市红色景点游客总人数达415万人次,高峰年达到116万人次,推动吕梁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名片“亮”起来。

  今后,吕梁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继续打造一批文化地标,提升一批文创产品,叫响一批文旅品牌,着力补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创作推出文艺精品力作,加快吕梁文化强市建设,走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径。

  (责任编辑:高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