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努力向前让“寿光模式”逐绿五洲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年第5期作者:张语聪
字号:默认超大|

  在山东寿光,平均每分钟就有1.7万多公斤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年抽检蔬菜样品15万批次以上,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第七代大棚的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以上,更多菜农从会种地变成“慧”种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205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升到70%以上……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年产值110亿元,年交易额200亿元,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110万寿光人民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20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奋力谱写的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华章。近日,本刊记者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实地感受勤劳勇敢的菜乡人在这片沃土上书写的动人故事。

  自立自强 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突破种业“卡脖子”问题

  种子位于农业产业链的前端,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没有它,农业就会被人“卡脖子”,就容易受制于人。加速种业创新,做强农业“芯片”,打造中国“种业硅谷”,是寿光多年来的不懈追求。“咱们国家蔬菜种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起步晚,资源积累少。比如彩椒,国外都有两三百年的研发历史了,非常成熟。特别是欧洲老牌的种业公司,他们全球布局,在很多国家都有分公司、办事处。”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董事长刘欣庆说。


寿光市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以前咱们没有自己的种子,真的是被‘拿捏’。特别是温室大棚普及后,对种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举个例子,在20年前,国外的特色彩椒种子就能卖到八九百块钱一袋,每袋1000粒。那可是20年前啊!现在超市里常见的串收小番茄,最初也都是购买国外的种子,贵的时候一粒种子十几块钱,老百姓一亩地大概需要2400粒种子,种植成本可想而知。”刘欣庆感慨万千地讲述着。


彩椒


串收类小番茄

  “现在不一样了,国家越来越强大,党和政府又支持,作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我们有义务为解决育种等‘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记者跟随刘欣庆来到该集团设施蔬菜分子育种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蔬菜新品种的鉴定工作。刘欣庆边走边继续介绍:“这是国家级的实验室,我们的科研创新团队现在有85人,自主研发的蔬菜新品种有72个。茄果类居多,有甜瓜、甜辣椒、红果番茄、樱桃番茄等。现在,我们自己研发的特色彩椒种子一袋300—500块钱,串收类小番茄的种子折合下来也就一块钱左右一粒。特别是白绿色口感黄瓜、绿色小番茄和巧克力番茄,产量高口味好,极受市场欢迎。就这几天,绿色小番茄的地头回收价能达到11块钱一斤,但它一粒种子的价格也就在八毛到一块钱。”

  问及未来的研发重点,刘欣庆提到了胡萝卜、洋葱、西兰花、菠菜,以及部分彩椒和红果番茄。这些都是“洋种子”占比较高的品种。

  同样关注胡萝卜种子的,还有寿光市化龙镇的李兴华。李兴华是中国蔬菜协会胡萝卜专业委员会会长、博特农庄(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胡萝卜生产已经20年。在采访中,李兴华告诉记者,胡萝卜种子的采购一直是这个行业最为关注的痛点和难点,国内胡萝卜种子至少有90%依赖进口,以从日本进口为主。“钱都让种子公司和经销商赚了,但国产种子在产量和质量上确实没有进口种子商品性好,所以没有人会愿意冒险去尝试新的种子。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的胡萝卜种子很难有‘出头之日’,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行业垄断,李兴华积极对接相关科研机构,并将自己在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陕西的种植基地贡献出来。“我愿意拿出土地让科研人员免费长期试种,目前每个地区一年可以试种100多个品种,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


单株累计结果可达6000多斤的番茄树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近年来,寿光以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为目标,先后与40多家知名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筹建了山东省唯一一家设施蔬菜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搭建国家级科研平台12家、省级科研平台9家。目前,已保护和登记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205个,约占全省的二分之一;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和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升到70%以上,其中黄瓜、圆茄、丝瓜等作物的占有率达90%以上。

  共同富裕 探索“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链条发展路径

  “我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中你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大棚不错,希望继续努力。”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考察现代农业园区时,曾如此勉励帮助当地建设大型蔬菜基地的寿光蔬菜企业负责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并两次对“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给予肯定。寿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在总书记重点关心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问题上同心同德,精准发力。


航拍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现场

  “设施蔬菜就是一项富农产业。随着‘寿光模式’的推广,我们有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产业链行业标准。从选址、温室设计、建设,到种苗、农资供应,再到园区管理及种植技术指导、蔬菜渠道搭建等各个环节都可以提供全配套、全定制服务,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地方政府引进我们,也正是看重我们这方面的实力,不是简单做园区,而是从根子上带动地方,让农户掌握这门技术,培育引领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副总经理贺法明说。


江西省信丰县,本地年轻人在七彩庄园蔬菜生产基地给辣椒打包装箱。

  贺法明常年从事设施蔬菜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采访中,他跟记者分享了自己在江西赣州信丰县的经历。“2016年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的老百姓都是零星地种点菜拿到市场上卖,根本不成规模。大棚盖起来后,我们很难找到能干活的年轻人,村里50岁以下的青壮年基本没有——江西离着广东近,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江西气候是典型的‘连阴天’,刚开始的两年我们主要是做品种筛选工作,种过黄瓜、茄子、西红柿,但实践证明,受天气的影响,茄果类蔬菜不是最佳选择,后来我们摸索定位到种辣椒类。特别是螺丝椒,抗‘连阴天’能力非常强。信丰县大棚的规模大概在1.5亩地,40多天就可以结辣椒,当年8月种的话一直能结到来年的6月,1亩地产量能达到近2万斤。期间基本每天都可以摘,价格在一斤8块钱左右,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并且现在都是智能化种植,可以自动浇水、自动放风、自动卷帘,很省人工,两口子可以种2—3个棚。”

  贺法明继续说:“信丰县离粤港澳大湾区近,螺丝椒产量高、品质好,价格也给得漂亮。合肥、广州的蔬菜经纪人和客户直接到园区上门订货,根本不愁卖。整个信丰县有将近2万亩地在种螺丝椒。现在,回到县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种大棚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太多了,还不用‘抛家舍业’。”话锋一转,贺法明又提到了西藏的白朗县:“信丰县土地不齐整,但最起码地里可以种东西。西藏白朗县的土壤实在是贫瘠,板结太严重了。我们研发的沙培种植模式,说白了就是无土栽培,非常适用。现在,那边的果蔬种植面积由248亩增至1.46万亩。当地昼夜温差大,环境又好,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是一流的。”


西藏日喀则,白朗七彩庄园生态农业园鸟瞰。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勤劳的寿光人打破区域界限,自豪地将汗水和智慧播撒在祖国的辽阔大地,坚定扛起向全国传播前沿蔬菜种植技术的大旗。发布实施国家和行业标准12项,在全国30个地区打造示范基地65家,推动“潍坊标准”“山东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从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等革命老区,到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再到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都有寿光建设的蔬菜园区,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这条道路上,寿光已走过了30多个春秋。1989年,在时任县委书记王伯祥支持下,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17名党员试验冬暖式蔬菜大棚,全村产生17个“双万元户”。试验成功后,县委统一思想,绝不搞技术封锁,要大力推广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在带动寿光农民致富的同时,还要免费对外培训和指导农民技术员。30多年过去,寿光市委初心如磐,助力全国各地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贡献“寿光模式”的决心似铁。

  众行者远 让“逐绿五洲”的寿光蔬菜造福世界

  化龙镇,是“中国胡萝卜第一镇”“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该镇按照“种全国、卖全球,立标准、享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使小产业聚变出了大效应。据悉,化龙镇拥有全国最大的胡萝卜加工园区,建有总容量70万吨的恒温保鲜库,拥有各类胡萝卜加工企业40余家,全镇胡萝卜年交易量达80万吨,交易额20亿元;产品销售渠道遍布日韩、东南亚、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60%以上,年均创汇2亿美元。


寿光市化龙镇胡萝卜产业链展示墙

  作为博特农庄(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兴华,主业就是做胡萝卜出口。“胡萝卜在山东种植只能一年两茬,大棚种植品质又难保证,但外贸的订单是常年不断的。所以,根据上市时间以及温度、季节的不同,我们目前已经形成成熟的跨纬度多基地种植模式,从南至北在福建、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加起来得有1万多亩。”李兴华继续自豪地说:“化龙的胡萝卜非常抢手,很多国外的客商追着我们跑。我去国外谈合作,特别是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当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因为咱们也可以帮助他们创收和致富,共赢嘛!”

  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把寿光蔬菜园区模式推向世界的农业科技企业,依托“寿光模式”的卓越优势,已在全球29个国家建设了262个种植园区。公司董事长王守波说:“公司跟着政策走,也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我们公司主要是做温室的,我个人认为国内市场毕竟有限,还是要有全球化思维。第一次出国,我很忐忑,甚至是自我怀疑的,不知道咱们的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什么水平。出去后才发现,真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企业的包容性、兼容性、创新性太强了,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很快就可以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私人定制’产品。我也呼吁更多的同行企业能一起‘走出去’,看似是竞争,其实机会更多,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大家抱团取暖,我们受益,客户也受益。”


理查德·威萨在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与集团同事交流育种工作。

  理查德·威萨,是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也是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的育种总监。他表示,受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本国农产品的自给能力提出要求。最初,这些国家会优先去全球农业知名度高的欧洲考察农业项目和寻找合作伙伴,但成本高、设施适配度低的问题让不少客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寿光。专业务实的中国企业很有创新精神,十分懂得因地制宜,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引进全产业链并获得综合性指导的强烈需求。

  寿光,以蔬菜立市。我国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由寿光人贾思勰著述,泽被后人,称颂后世。与这一农耕文明历史杰作交相辉映的是,今日的寿光,正用蔬菜改变中国。穿境而过的弥河两岸,分布着超过17万个大棚;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一座座具有“寿光元素”的现代化设施蔬菜园区拔地而起。

  今日寿光,不负古时赞誉;“宇宙寿光”,书写新的传奇。

  (供图:中共寿光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高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