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新闻发布的“微”转型:技术堆栈的视角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年第2期作者:史安斌 朱泓宇
字号:默认超大|


202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摄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新闻发布事业与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项“西学东渐”的产物进入中国,业已走过40余个年头。在2003年“非典”后的20余年间,中国的新闻发布事业逐步向规模化、体系化发展。2008年汶川地震、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后,伴随危机传播范式的本土化转型,中国新闻发布逐渐常态化开展,不断成熟、完善。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考验面前,新闻发布制度在党的自我革命和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稳步走向成熟和完善。2020年10月30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介绍了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情况,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新闻发布制度的全面确立。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媒体平台等新兴技术和传播场景“冲击” 加剧,跨国危机事件借助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影响全球舆论场域,用户的情感表达和连结需求进一步凸显,中国的新闻发布事业进入了以“数智化”“社交化”“情感化”为主题的转型升级新阶段。

  新闻发布是现代国家政党与政府处理多维度公共关系,连结广泛公众,形成最大化共情效果的有效手段与重要渠道。立足当下情境,把握数智时代的新闻发布,需要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与新闻发布的结合,以及新闻发布的社交媒体化、短视频化(TikTok化)等“微”转型。本文以“技术堆栈”(tech stack)为概念框架,结合具体案例,对当下全媒体新闻发布生态的两大核心特征进行细致剖析,以期推动中国新闻发布实践面对技术变迁挑战和传播方式变革,更好地实现开拓创新。

  “技术堆栈”视角下的新闻发布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奇点”式突破推动了Web 2.0向Web 3.0转型。在数智传播的“可编程性”(programmability)和数智平台“权变性”的加持下,“技术堆栈”成为当今全球传播的最新样态,可被理解为用于开发应用程序的一系列“组合拳”措施,包括编程语言、数据库、前端和后端工具,以及应用程序接口(APIs)等。技术堆栈联通了平台产业的上、中、下游,构建出特定的应用集成类型与多样的服务工具,进而可以满足、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南方”与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国家之一,印度在技术堆栈领域的步伐较为领先。该项目由莫迪政府推动,旨在通过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带动这一南亚大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印度的软件与编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人员可熟练运用各类开发框架与工具,也有着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学习基础,可以将前沿科技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例如电子支付等)结合起来,服务于其规模日益庞大的人口。

  “技术堆栈”的理念适应了数智媒体时代传播手段和信息需求多元化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印度这样地域差异较大的人口大国和网络传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全球南方”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具体到新闻发布工作中,“技术堆栈”的思维及手段也大有可为。就发布主体与发布内容而言,新闻发布主体——即各级政府新闻办和新闻发言人——在策划具体的发布选题时,其文本可以通过“内容管理系统”(CMS)与编程语言自动化生成;就发布媒介与发布对象而言,可以根据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场景、适应流媒体平台与短视频平台的新传播场景等制作出不同样态的新闻发布模式,进而供应特定人群和用户;就发布效果与舆情监测而言,则可以在发布会前后借助“数据管理系统”(DBMS)、数据分析工具和社媒管理工具,打造全方位监测机制,实时掌握和推演危机事件的公众意见走向与情感动态倾向,真正实现新闻发布的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及“技术群众路线”意义上的效能提升。


2023年5月2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清华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提升新闻发布效能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主题,百余名来自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进行了研讨交流。图为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摄

  新闻发布的数智技术运用

  当前,新闻发布的“技术堆栈”思维与方式应用主要体现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可以直接用于新闻发布会,在拟人化的同时充当“发布者”的角色。2023年7月,世界首场人机新闻发布会在瑞士召开。被命名为“格蕾丝”(Grace)、“阿梅卡”(Ameca)等9个人形机器人齐聚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电信联盟“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AI for GoodGlobal Summit),组织者试图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驱动的仿真机器人能够帮助解决疾病、饥饿等全球共通的“抗解性难题”。

  有趣的是,为了设置“机器人是否真的可以替代发言人开新闻发布会?”的议程,进而渲染、增强新闻效果,路透社将对这场人机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标题命名为“机器人说它们不会偷(人类的)工作,不会反抗人类”。其中,面对“机器人护工是否可能侵占人类护工的工作”的提问,身着蓝色护士服的机器人格蕾丝回答道,它将与人类一起工作,提供协助和支持且不会取代人类。类似的回答也出现在阿梅卡身上,它在发布会上直言:“像我这样的机器人可以用来帮助改善人类生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迟早会看到成千上万个像我一样的机器人在人类世界发挥应有作用。”


当地时间2023年7月6日,瑞士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期间,摇滚明星机器人苔丝德蒙娜(Desdemona,左一)、医疗保健机器人格蕾丝(左二)和仿人机器人杰米诺伊德(Geminoid,右一)亮相全球首次以人形机器人为主角的新闻发布会。视觉中国/供图

  尽管诸如图灵奖得主扬·勒丘恩(Yan LeCun)、AI业界精英马斯克等在社媒平台对“机器人代替发言人”的成效表达质疑,让人怀疑这些机器人只有人类外衣的“皮囊”,其内在“空无一物”,但此次人机新闻发布会的“试水”仍可被视作新闻发布实践数智化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未来或将有更多新闻发布会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技术堆栈的尝试,植入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语言模型,生成更具编程属性的语言。在深度AI的运作过程中,其对新闻发布及舆情引导的“惊喜”效果可能将超过编程者自身的预期。

  除了直接使用智能机器人作为发布人外,其余数智技术也可以被运用于新闻发布工作的创新之中。例如,已有研究指出,社交机器人(social media bot)与人类在未来灾难风险中可以做到“同舟共济”:在灾难事件中,这些智能技术产品有着与人类共通的情感判断力、信息甄别能力,这对于危机传播及新闻发布工作的信息采集、事实核查和情感引导工作有所助益,新闻发布工作可以综合使用技术堆栈的“组合路径”,在社交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突发事件或常态化事件中的各类信息获取与归类工作。然而,数智技术的运用也在考验着新闻发布工作者——要平衡好人—机关系,不可盲从机器,否则将会招致诸如日内瓦发布会等类似事件的“舆情反转”,同时也可能因为过度信赖数智技术而导致信息谬误,使得自身的公信力和媒介形象大打折扣。

  “微”转型:嵌入社媒的新闻发布

  区别于传统大众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及新闻发言人制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模式,嵌入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发布纳入了更多情感要素,杜绝“一份通稿打天下”的官腔,在情感疏导与意义建构方面下足功夫。同时,借助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的技术堆栈功能,可以在“发布—推送”的关键环节以不同文本形式,实现面向不同层面、不同属性人群的定向推荐。此前因烧烤“出圈”的山东淄博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打卡,在2023年3月的临淄美食文化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金句频出,“哈啤酒,就小菜,卷小饼”,“有朋远方来,烧烤真情在”,如此“掰开揉碎”、接地气的话语借由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利用算法推荐、用户画像判定等“技术堆栈”方式,流向广大潜在的游客群体。与淄博文旅业有关的地方新闻发布会其实早有年头,举办多年的“啤酒节新闻发布会”形式已趋于成熟。在发布会上,当地政府部门发言人会充分考虑市民与外地游客的出行及游玩体验,“前置性”地为受众讲解各类注意事项。本就火热的淄博旅游在“微”转型的新闻发布助力下如虎添翼,成为疫后中国文旅经济复苏的现象级事件。


1月6日,11名来自广西南宁的小朋友来到哈尔滨极地公园参观游览。因身穿橘色羽绒服的可爱模样,他们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小砂糖橘”。图为小朋友们与企鹅互动。中新社发 赵宇航/摄

  除了淄博外,各地方的新闻发布实践都在尝试嵌入以“视听技术堆栈”为主的社媒及短视频平台,力求实现自身“微”转型。2024年初最热门的国内旅游城市非哈尔滨莫属,在强大的社媒引流机制下,哈尔滨的人气一浪高过一浪,吸引无数游客赴东北冰城游玩。其文旅等部门早有准备,早于2023年11月便面向公众开展新闻发布工作,以《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等“微发布”形式号召市民做到热情好客、传播城市文化,举办打造“冰雪文化之都”专场新闻发布会,以期加速冰雪经济“回暖”、发展,为2025年亚冬会的顺利举办奠定坚实文旅业基础。在面对冰雪大世界景区排队过长、影响游玩等突发事件时,哈尔滨文旅部门迅速作出回应,以“诚意”化解危机。


2月5日,哈尔滨中央大街夜景。视觉中国/供图

  然而,值得深虑的一点是,身处条块的地方各委办部门在多大程度上主动考虑、充分利用了平台机制及其“技术堆栈”的功能;抑或在信息分发的过程中,相较于政府等部门,社媒及流媒体平台更为主动地发挥了技术堆栈作用,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潜在地帮助地方文旅获益?要真正回答这一命题,或许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对地方文旅部门开展深度调研、对地方政府与数智平台之间的“内容投放”与“横向合作关系”进行细致解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认为,当下的新闻发布工作对数智技术的依赖变得更重,新闻发布的主体和发言人不能再以“念稿”形式“正襟危坐”,地方政务部门需要将自身角色转变为“危机公关+即时客服”,利用平台流量的技术堆栈,瞄准人民群众的真切需求,不说空话、废话,做到及时回应,在危急关头“以快制快”,扑灭突发事件的“民间阴谋论”和次生舆情。

  新时代中国的新闻发布事业在历经风雨后,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登上一个新台阶。驾驭好数字智能技术,面向广大用户群体,在技术堆栈协助下公平触达所有人,应是其内在的发展目标。新闻发布工作需做到持续“公正、透明、普及”,联动“党、政、企、社”各团体组织的力量,引入数智技术,确保国家政策方针的及时下达、地方社情民意的准确反馈、各地经济与文旅活动的有序开展。新时代的新闻发布在数智传播技术的加持作用下,将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牢牢拴系着国家战略发展的前行方向,引领信息传播的全媒体实践探索,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史安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朱泓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赵慧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