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当地时间1月16日晚,卢沙野大使出席旅法侨界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供图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藩篱,打破横亘东西方之间的“铁幕”,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在当年冷战进入高峰、阵营尖锐对抗的历史背景下,中法建交被称为一次“外交核爆炸”,不仅翻开了中法关系的崭新一页,还对国际舆论产生了强烈震撼,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西方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回顾60年前那个特殊的时代,把人类一度拖到核战争边缘的古巴导弹危机余音未止,中国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层层围堵,迟迟未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外正常交流合作面临重重阻碍。在这样极端复杂的背景下,1963年到1964年,从“北京回合”“上海回合”到“伯尔尼回合”,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引领中法两个大国超越分歧、凝聚共识、打破坚冰、再度握手。刚刚过去的1月27日,即中法建交60周年“正日子”,我同驻法国大使馆、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的同事们,同法方地方政要以及中法各界代表一道前往戴高乐将军故居所在地献花凭吊,表达对中法老一辈领导人的深切崇敬和缅怀。
中法建交既造福了两国,更改变了世界
对中国来说,中法建交开创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先河,沉重打击了美国当时顽固坚持的对华孤立政策,是中国重新走向世界、融入现行国际体系的重要一步。时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称中法建交是“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对法国而言,中法建交提高了法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法国成为少有的可以同东西两大阵营中的大国直接对话的国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外交空间和更多的博弈筹码。对于世界而言,中法建交在当时打开了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了希望。此后的60年里,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全球影响的主要大国,不懈努力进行超越阵营对抗、求同存异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1973年9月,周恩来总理会见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蓬皮杜。中新社发 钟欣/摄
两国元首的战略互信和亲密互动始终是中法关系的“定海神针”。中法关系从一开始就凝结着两国领导人的宝贵心血和深厚期许,为我们留下许多历史佳话。作出同中国建交的历史性决定后,戴高乐将军原计划于1970—1971年访华,还计划将“与毛泽东的会见”作为自己回忆录的最后一章,心心念念造访中国这个“比历史还要古老”的东方大国。1973年蓬皮杜总统访华,成为西欧国家首位访华的在任国家元首。希拉克总统任内四度访华,对中国历史和青铜器研究的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
1997年5月15日,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乘坐红旗轿车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江泽民主席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中新社发 王瑶/摄
近年来,两国元首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在双多边场合保持高质量战略沟通,马克龙总统更表示要每年去一次中国。去年4月马克龙总统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不打领带”,在广州松园观景、漫步、品茗、赏乐。习近平主席向他的客人介绍现场演奏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强调曲名“体现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听得懂这首曲子”,还嘱咐送一份曲谱给马克龙总统。马克龙总统在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强调欧洲“应坚持战略自主,不应在台湾问题上盲目追随美国”,道出了欧方很多有识之士的心声,产生了广泛积极反响。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均在中法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并互致贺电,再次体现了两国元首对中法关系的殷切期待。
2018年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图为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马克龙举行欢迎仪式。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摄
在两国元首的把舵定向下,中法双方不断将两国关系自建交伊始就展现出的战略性、全球性和时代性发扬光大,在众多领域“敢为天下先”。在政治领域,1997年和2004年,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战略、经济财金、人文交流三大高级别对话机制。在务实合作领域,中法在民用核能、航空航天、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共同实施了很多在中西方合作中具有首创性的项目,法国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订科技合作协定的西方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中西方间开通第一条民航航线,中国同外国首次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都发生在中国和法国之间。中法关系穿越国际关系6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的国家间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
2008年11月20日,位于法国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新楼正式启用,作为揭幕展的“敦煌花雨”艺术展也正式向公众开放。图为法国吉美博物馆馆长雅克·吉斯(右一)为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左一)和前总理拉法兰(左二)等介绍“敦煌花雨”艺术展上的敦煌复原洞窟。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供图
合作领域日益拓展,合作蛋糕不断做大
在中法关系迅速发展的60年里,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始终是“主发动机”。中法经贸合作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时至今日,法国已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据法方统计,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法经贸关系经受住了多重挑战,展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双向投资不断扩大,创新合作不断涌现,展会互动精彩纷呈。去年4月,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在北京共同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习主席致辞时强调,中法经贸合作不仅助推两国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而且为世界经济复苏增强了信心、稳定了预期。马克龙总统重申,法方愿同中方共同打造更加稳健开放的供应链,携手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各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法互利共赢的成功故事不胜枚举,其中时间跨度最大、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是民用核能合作。从1978年中方向法方提出购买两台核电机组,1994年中法合作建设的中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到2019年台山核电站二号机组投入商运,中法民用核能合作堪称同中国改革开放“同龄”,走过了近两代人的光辉历程。截至去年9月底,中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台湾地区),在建核电规模保持全球第一,并自主研发了“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中国核电技术“出海”,中国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更迭升级之路。
新的时代,中法也在新的合作领域书写成功故事。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市场、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双方正在全力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让更多法国优质农产品以更快的速度送上中国百姓的餐桌。华为、远景、厦钨新能等中国科创企业正在法国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比亚迪、领跑登陆法国市场,空客在华第二条A320总装线破土动工,欧莱雅在华设立首家投资公司,中法投融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后疫情时代,两国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正以“起跑就是冲刺”的劲头,力争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法国已应邀担任今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有关企业积极踊跃报名参会。相信两国企业能够进一步抓住机遇,在中法关系的提升中更好成就自我、发展壮大。
既是相互欣赏,更要相互照亮
中法之间是两大文明、两国人民的握手,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静水流深的“力量脉搏”。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彼此倾慕、相互吸引,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习近平主席就阅读过很多法国知名作家的著作,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的致辞中,习主席如数家珍地一口气说出近20个法国作家的名字,赢得现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而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时,马克龙总统选择的“国礼”是一本1688年法国出版的《论语导读》,他表示,中法两大文明互鉴犹如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不仅照亮两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957年9月,中法合拍影片《风筝》剧组结束在巴黎的拍摄,来到北京继续拍摄工作。图为两位法国小演员帕特里克·德·巴尔蒂恩(中间站立者)、西尔维娜·罗森布尔(第一排左侧)在北京中山公园与中国小伙伴一起玩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供图
目前,中国高校开设法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点分别达148、34、10所,同法国高校举办本科以上层次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共69个,有4.6万名中国留学生在法深造。法国共建有18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中小学共开设62个中文国际班,11万名法国学生学习中文。两国在文艺创作、文博机构交流、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奥运体育等领域也开展着广泛合作。中法文化旅游年已经拉开帷幕,法国年内还要举办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今年是中法关系名副其实的“大年”,中法双方已于去年底共同发布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动清单,中方自去年12月起对法国短期来华人员实施15天免签政策,法方也出台了便利人员往来的措施,两国立法机构、政党、地方、青年等各领域交流加速重启,中法人文合作正驶入新的“快车道”。
扛大国之重担,发时代之先声
中法都是胸怀天下的大国,以中法协作更好凝聚多边共识,是两国为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贡献的“独特法宝”。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马克龙总统提出“一个星球”倡议,都是着眼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对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进行的深邃思考。2019年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同法、欧领导人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共同就应对全球治理“四大赤字”探寻对策良方。2023年中方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巴黎和平论坛和“一个星球:极地峰会”,再次围绕当今世界突出问题深入交流沟通。
中法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旗手”。2015年两国携手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携手引领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带来“一席凉风”。《巴黎协定》具有立框架、管长远的重要意义,去年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就是对该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去年11月,中法碳中和中心正式启动,再次发出中法加强绿色科技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信号。
中国旅法大熊猫“圆梦”是中法两国元首夫人共同命名的“幸运宝宝”,它和它的家人早已成为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的“流量明星”。去年7月“圆梦”回国时,我陪同马克龙总统夫人布丽吉特专程前往机场送行。大熊猫不仅是中法友谊的“形象大使”,更标志着两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合作的新高度。两国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最早的一批签字国。2019年11月,两国元首通过了《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2021年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法国马赛和中国昆明召开,为守护人类共同家园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2017年12月4日,旅法大熊猫“圆仔”和“欢欢”的宝宝在法国圣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动物园首次公开亮相,正式获名“圆梦”。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布丽吉特与“圆梦”互动。中新社记者 龙剑武/摄
在应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法始终保持密切沟通。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3月向马克龙总统致慰问电时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理念。2022年2月底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习近平主席在3月8日同马克龙总统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的视频峰会上,首次就乌克兰危机阐明中国的公正立场,提出掷地有声的“四个应该”。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在通电话时一致认为“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中法双方的密切沟通协调,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再次走到关键十字路口。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大国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不断努力增强战略自主,在维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上展示出坚定雄心。中法两个大国只要秉持建交初心、共担责任使命,就可以继续为两国和世界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开辟通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人类发展之路。中方期待同法方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携手同行,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巩固战略互信,深化和拓展双多边各领域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打造更加牢固、更具活力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人类进步事业的宏伟史诗中留下更多“中法足迹”,共同书写好中法关系的下一个“甲子”。
(作者:卢沙野 中国驻法国大使)
(责任编辑:赵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