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2期作者:丁立江
字号:默认超大|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艾米稻香小镇一景 视觉中国/供图

202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由此可见,强农是强国的重要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之一。为此,广大“三农”工作者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持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保证。

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三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就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切实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国之大者”装在心中,在实际工作中将“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三农”、抓“三农”,持续健全和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科学系统地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三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最高政治站位、最严政治标准、最强政治责任做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工作。

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要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科学系统构建齐抓共管振兴发展格局,强化监督考核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此,一是党政同责抓“三农”,在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县考核制度,全面压实各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特别是作为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的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科学有序、因地制宜地推进县域内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三是直面一线基层群众的广大乡镇党委书记要全面系统提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民情怀,承上启下做好上传下达等乡村振兴衔接协调工作;四是要进一步选强配优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好其乡村振兴领头人的“头雁”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当地乡村建设发展实际,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千方百计带领乡村群众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各项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落地工作。

以《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为重要抓手,切实压实各方责任,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提出,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为此,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格按照《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化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通过组织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二是落实落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要求,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将乡村振兴纳入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党委和政府工作重点统筹谋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专项规划和年度任务并组织实施,切实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重点工作,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对乡村振兴予以优先保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五级书记共同发力形成强大乡村振兴工作合力;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系统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在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聚焦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任务,做好资源要素稳步转移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新发展阶段,稳步将原来用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核心发展资源要素科学有序因地制宜地逐步转移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上来,全面系统挖掘各地区独有的生态绿色农业特色产业,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向融合互促发展要效益,稳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做大做强各地特色龙头企业、延伸扩大农业产业链条、发展振兴新兴农业产业业态、培育地区公共优质品牌,科学系统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升级,切实增强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优质转移资源,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互促发展。


2022年12月22日,种植户正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上湾村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里采摘成熟的油菜。人民图片/供图

三、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经济发展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总书记的准确判断警醒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重农务本,国之大者。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绝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必须始终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实际、拥有五千多年灿烂农耕文明的历史积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共识,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事关“三农”高质量发展,事关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工作部署,必须始终将之作为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来抓,必须通过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依靠严格考核,督促各地党政领导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大力发展农业双层经营体制。通过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系统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提高本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保质保量完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全方位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屏障,从而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强国之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23年1月16日,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刚刚完成扩修的大梅路在山间蜿蜒,与生态田园、漂亮农舍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人民图片/供图

四、立足大国小农国情实际,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属于小农经济结构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国。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农户数量占到98%以上,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小农户占比为90%,总耕地面积的70%由小农户经营使用。长期以来,劳动力短缺、土地集中难、技术水平低、种植成本高以及抗灾能力弱等风险,严重制约着我国小农户生产经营做大做强,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大国小农国情实际,向科技与改革要动力和活力,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改革中分享更多发展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效确保了乡村地区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健全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及政策体系,灵活使用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破除束缚“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汇聚强大改革发展动能,高质量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跨越式发展。

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我国“三农”重大战略需求,对标世界领先水平,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夯实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根基,筑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之基。新时期新阶段,依靠加强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大国小农的国情实际,又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同属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的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科学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系统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五、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应有的题中之义。为此,在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要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实现广大乡村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为此,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要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推进城乡融合互促发展,以城乡要素畅通流动为支撑,系统推动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乡村人居环境的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优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托乡村文明建设,全面系统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乡村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让广大乡村切实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美好家园。

(作者:丁立江 中共农业农村部党校助理研究员,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陶恒)

打印|